在寫ACT的故事之前,想和大家說說最近的感想。特別是3月中旬到4月上旬的中國國內這一波大規模的疫情爆發,讓我覺得在這個時候保持住兩種狀態很重要。一種是保持持續掙錢的能力:不然身體會慌一種是保持持續向外的熱情:不然精神會慌畢竟,用韓寒的話說,真正的安全感是內心的安定和有飯吃。 以上是序,下面開始正兒不八經的講故事 說起ACT徒步的故事,是六年前的這個時候,一想想,那個時候多年
兩年前因為工作的原因認識拉偉先生,初見的時候只是覺得他的笑容很陽光燦爛。我們認識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太相熟,我偶然向他表示我傾慕尼泊爾的神廟建筑,尤其是尼泊爾古老的雕刻藝術,想抽空去一睹芳容。他說尼泊爾的神廟確實很美,值得一去,只是15年的加德滿都大地震以后,很多神廟都倒塌了,政府在組織修繕,但是很難恢復歷史的痕跡了。這些話多少有點刺痛我,也許正是這句話,讓我把去印巴北部的克什米爾山區,或者去埃及,
當2016年從拉薩坐了一天一夜的車陸路到達尼泊爾的加德滿都的時候,心中充滿了第一次獨自一人出國的欣喜與刺激。當從西藏的吉隆口岸一側走向尼泊爾口岸時,回望中國國門,看到 Welcometoyouin nepal的牌子時, 當時心想:來尼泊爾,只為了一件事,那就是徒步。 從吉隆口岸陸路進尼泊爾 第一次去尼泊爾就在安娜布爾納的ACT大環線徒步了兩個星期,那兩個星期,徒步,仿佛成為唯
時間趕的真不巧,到達尼泊爾的第二天就開始下雨,當地人告知,這不是徒步的季節,大老遠的跑來就是沖著尼泊爾喜瑪拉雅山區誘人的徒步旅行,既然來了,就不管那么多,邁開雙腿,在瓢潑大雨的沐浴里和成群螞蟥的叮咬中徒步穿越博卡拉布恩山小環線五天。博卡拉的五天徒步旅行是在異常艱難的環境中度過,從一開始坐在佛丹湖邊仰望被烏云陣遮住的魚尾峰到一直隱藏在云霧之中安納普爾那雪山,直到離開尼泊爾,也沒有機會看到那些環繞在博
2019年12月24日下午17:45,我和舞友張姐從大興機場乘坐尼泊爾喜馬拉雅航空H9666航班飛抵尼泊爾唯一的國際機場——加德滿都特里布萬國際機場,這條北京直達航線是年內剛剛開通的,以前北京的乘客要繞道成都或昆明等地轉機去加德滿都。初次見到的大興機場令人新奇,非常震撼,從空中俯視大興機場像一個巨大的海星,也像一朵巨大的六瓣花,其功能性實用性藝術性世界首屈一指,獨占鰲頭,中國制造太令人自豪了。大興
在尼泊爾徒步幾十公里,便可感受到四季風光。因為尼泊爾春風與秋色同在,夏雨與冬雪并存。剛剛拜謁過博卡拉安納普爾納雪山的日出日落,今天早上日出三桿子,我才慵懶地起床,與姐妹們一起到費瓦湖山坡上等風吹來。 坐在山坡上,博卡拉小城與波光粼粼的費瓦湖盡收眼底。 陽光、微風,不斷地擁抱著席地而臥的我們。更給熱愛空中滑翔的人們帶來了,像山鷹一樣展翅高飛的有利條件! 風一吹來,五顏六色的滑翔傘,便載著歡聲笑
昨天從ABC大本營返回博卡拉后,迫不及待地洗卻煙塵后,飛也似的跑進酒吧,痛快地舉杯暢飲、慶祝徒步穿越勝利歸來! 今天早上,我與隊友燕子一直睡到日上中天,才慵懶地起床洗漱。 四姐妹一起到費瓦湖畔的西餐廳,就著精美的食物、香醇的咖啡,享受著微風和陽光的午后。 形形色色的游人,徜徉在碧藍的費瓦湖畔。土著人也在湖畔吆喝著小本生意。
早飯后,驅車前往博卡拉。一個多小時后才出城踏上奔向博卡拉的高速公路。 尼泊爾的高速公路,與尼泊爾人一樣,散漫隨意,自由自在。沒有隔離帶,沒有行車線,沒有監控,沒有指示牌。歷時八小時方走完200多公里路程,抵達博卡拉。 不過,一路穿行于高山峽谷,風景盛宴抵消了一路辛苦。而博卡拉更是令人著迷的地方。尼泊爾信號相當不好。昨日加德滿都晚飯后又去酒吧買醉,因此白日見聞未能及時上傳。此時已到博卡拉,信號雖差但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的那一邊。 早上八點就從成都出發了,途經拉薩飛往尼泊爾。 我選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想俯視珠峰,可是眼下延綿不斷的雪山河谷,根本不可能分辨出哪一坐雪山是珠峰! 飛機在蔚藍的天空下飛向遠方,地面上仿佛看不見平地。除卻雪山就是禿山。高山峻嶺,逶迤蜿蜒在整個視覺范圍內。湖泊、海子,于高山峽谷中隨處可見。318國道仿佛一條蚯蚓匍匐前行。
為保持連續性,這篇文章的標題雖仍然為“怎樣的印度”,但實際上這天我們卻離開印度,抵達位于尼泊爾境內的佛陀誕生地藍毗尼。藍毗尼位于拘尸那羅北偏西方向約120公里處,陸路交通約140公里,但據說通過印度與尼泊爾邊境的蘇諾里(Sunauli) 口岸時比較費時間,因此早上6:00我們就從拘尸那羅出發了。出發時天色尚暗淡,且細雨綿綿,而車窗玻璃又水霧濃重,因此一路昏昏欲睡,并不曾望向窗外景色。上午10點抵達
2009年舊作。 國慶前后,第一次高海拔長距離徒步,直指尼泊爾珠峰大本營環線,源于蒲子的邀約和朋友們的一致鼓勵,邁開的這一步從此一發不可收拾。9年多如眨眼之間,慶幸的是我依然在路上。 =========================== D1(9/20) ~ D2(9/21):深圳->香港->加德滿都
北面是壯麗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面是潮濕的印度平原在這中間鑲嵌著一個眾神的國度 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國家一個面積只有14.7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卻擁有著全世界8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從海拔8844.43的珠穆朗瑪峰到海拔百米的平原從千年歷史的加德滿都山谷到南部狂野的國家公園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讓人驚嘆這里就是尼泊爾寧靜神秘的雪山下夏爾巴人背著
準備階段 時間:2018年2月8號 地點: 尼泊爾 ACT 裝備:65L背包、三腳架、相機、睡袋、羽絨服、沖鋒衣、沖鋒褲、抓絨衣、抓絨帽、抓絨手套、速干衣、速干褲、襪子4雙、內褲4條、高邦徒步鞋、人字拖、魔術頭巾3條、雪套、冰爪、護膝、墨鏡、防曬霜、洗漱一套、藥品(感冒藥,胃藥, 云南 白藥、高反藥)、充電器、充電寶、轉換頭、登山杖一對、保溫杯、爐頭、鍋、強烈推薦帶點榨菜!裝備這些就夠了
一.初見尼泊爾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的那一邊。 2017年11月,我選擇徒步ABC,直奔安納普爾那。 11.18日早上八點就從成都出發了,途經拉薩飛往尼泊爾。 我選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想俯視珠峰,可是眼下延綿不斷的雪山河谷,根本不可能分辨出哪一坐雪山是珠峰! 飛機在蔚藍的天空下飛向遠方,地面上仿佛看不見平地。除卻雪山就是禿山。高山峻嶺,逶迤蜿蜒在整個視覺范圍內。湖泊、海子,于高山峽谷中隨
在喜馬拉雅山的那一邊,有一個神秘的國家 尼泊爾 ,山嶺冰川都有神祇護佑。 當我們徒步進入其中,翻越EBC三大埡口,一路雪山環伺,那種飄然的感覺讓人欲罷不能! 下圖,在海拔5357米的Gokyo Ri上俯視Gokyo第三湖(近處大湖)、第二湖、第一湖(第二湖上端山腳后面隱約可見)和湖邊的客棧以及Ngozumba Glasier(果尊巴冰川),還有海拔五千多米高處勁風中烈烈的夏爾巴人藏傳佛教經幡!
此時在拉薩 坐在床上開始碼字 給大家繼續寫EBC的游記 本來想今天寫完但發現完結不了那就這回先看,下回完結吧 接著上回的翻過Kongmala埡口之后,我們將前往珠峰大本營 尼泊爾EBC大環線第12天Lubeche-Gorak Slep-BC-Lubeche 本來計劃今天走到Gorak Slep住在那里輕裝往返BC,晚上住在海拔5150的Gorak Slep,到早上吃飯的
2018年尾,和老正臨時決定去徒步LangTang。十二月底,尷尬的季節,只是為了去山里走走。對初冬的山間有什么期待呢?或許是空白的,它卻給了我們一場意外的四季。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系,專心當下,眼前變得更加真實。
我向來不對遺憾做負面評價,尤其是不由自己主觀控制的事情。一個意外的狀況,總是會帶來一個意外的驚喜——島峰就是這樣。第二次出發島峰前,Bimal送了一句話:“Mountain is not altitude,is attitude." 島峰尼泊爾薩加瑪塔國家公園中一座海拔6189m的雪山,也是登峰入門級的一座(彭彭親切的稱它為,鳥峰。) 初探出發前一晚向導給我們試穿了裝備,十月
“我與戶外初結緣”,這個主題真好,終于讓我提筆記錄我和小丁同學的尼泊爾ABC+Poonhill九天登山之旅!雖然從丁丁還是4歲的時候,我就帶她開始徒步,雪鄉穿越、沙漠穿越、川西高原……但基本就是每年1-2次,說不上特別喜好!我想真正的結緣,應該是從活動頻率、精神投入、戶外知識積累以及對戶外侵入骨髓的喜好開始吧! 2018年春節前,丁丁剛滿10歲,用什么活動去記錄這個人生的小階段呢?我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