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開啟一條長線之旅,想去看別樣的山河風光。率先鎖定的當然是鰲太了,畢竟三月初止步白起廟,當然還是很想走完剩余的路,去領略“中華龍脊”的壯美。李大叔老早就發帖五一鰲太之行,我也一直在關注準備著體能訓練。四月YQ的不明朗,導致太白縣的防疫政策很嚴格。臨近五一前的半月,鰲太活動是取消了,李大叔的B計劃上線,梅里之心這不就是我半年前就關注的線路嘛,看到這個果斷報名。 全隊九人,基本是清明五布的隊
var jsframe = ’ ’;jsframe = jsframe.replace(//ig,’ ’);document.getElementById(’https://player.bilibili.com/player.html?bvid=BV1nY411P7jj’).innerHTML = jsframe;document.getElementById(’BV1nY411P7jj’).
梅里雪山,已經不需要過多贅述,太過熟悉而了解又不夠深刻。我們從16年對他探索開始,到如今新梅里外轉這一條路線,才剛接近尾聲。其中,這兩年面世的全新路線梅里北坡、梅里南北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卡瓦格博
轉山前夕 在永久村的一個下午 德欽縣永久村,地圖上一個微小的坐標,藏匿在翻滾起伏的山脈間,芝麻的家就在這里。 梅里轉山的前一天,S和我從飛來寺驅車50公里前往德貢大橋旁的白塔,繞塔三圈取得轉山鑰匙,輾轉于氣若游絲的公路,來到轉山的起點永久村。 烈日下的村口,芝麻剛從地里勞作回來,懷抱犁耙和鋤頭,衣服上沾著泥土。她長得很好看,臉如滿月
梅里雪山大外轉又叫梅里雪山外轉經,藏傳佛教信徒圍繞卡瓦格博神山的外轉經活動,至少已持續700多年了,這條幾百年來至少有數百萬人次走過的轉經路現今仍處于原始狀態。2021年國慶節期間,我們用虔誠的心去感受領悟梅里外轉山的真正意義。 這次活動時間為2021年十一國慶節期間,梅里雪山地區天氣以晴天為主,偶有小雨,夜間最低氣溫零下10度,白天最高氣溫20度,山區晝夜溫差比較大,翻越埡
(卡瓦格博,攝于2012年) 轉山是藏族人民表達虔誠的一種方式,圍繞神山,步行甚至磕長頭,轉一圈或多圈。轉山又稱“轉經”。據說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 卡瓦格博峰,太子雪山(梅里雪山)主峰,藏區八大神山之首。朝圣卡瓦格博的轉山線路分為內轉山和外轉山,內轉山是指圍繞雨崩神瀑的轉山,外轉山是指圍
首先,對今年7月份我的家鄉河南,特別是鄭州等地特大暴雨形成水災,造成了三百多人死亡和失蹤,表示沉痛哀悼。水災發生時,我已到了云南。完成徒步后回到洛陽,進行了捐款。
又見梅里——外轉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我是橫川,一個初出茅廬的戶外領隊,(電話|微信:18699455934)今年五一由于森林防火的原因,我們原本去亞丁轉山的隊伍臨時改道,去了麗江,走梅里北坡,我便和另外一個領隊去了麗江和他們碰面,收拾好了裝備,檢查完所有物資,已經到了下午,簡單的吃了碗面,買了兩罐紅牛我們就從成都開車前往麗江了,出發! 開車過去是漫長的,十幾個小時➕夜路
對于我們,新線路開發到底意義何在?讓因為各種原因遺失的風景重新串聯起來展現在大家眼前,我想這就是我們探路的意義! 那頌秋根下的星空(長按掃描二維碼查看線路重點地標720°全景) 線路 怎么又是梅里?這是出發前一位朋友的疑問。很多時候解釋太復雜就用“喜歡”兩字回答,究其根本很大程度是“執念”。我戶外生涯第一條戶外徒步路線在梅里,那是2003年;俱樂部第一條商業線在梅里,那是2016年
1偷得浮生半日閑:去往甲興村的路上從察瓦龍鄉到甲興村(據說是2016年11月通車的),幾十公里的路程,聽上去并不遙遠,駕車卻至少需要三個半小時。由此可以想見,道路之艱險。關于“艱險”的說法:一是指路窄、彎多,一邊靠著山,一邊挨著懸崖,還伴隨著海拔的升降(海拔高度:3000-4500米);二是當天的天氣確實不咋地,霧氣騰騰、能見度低
先跟大家說聲對不起,讓大家跟著我原有的公眾號一起遷移了起因是這樣:資深土鱉我對公眾號種類權限一無所知,前些天隨手申請注冊了先前那個,然后發現沒有打賞功能...東拼西湊集齊了三篇原創,以為留言功能會跟著打賞功能一起來,結果發現個人公眾號全無開放留言的可能。發游記沒有留言互動對我來說猶如去跳廣場舞旁邊沒有大媽~人生瞬時變得黯淡凄涼,所以只能重新開個企業公眾號(名稱和微信號都維持不變), 以此廣邀互(d
如果說喜馬拉雅山脈一種極致,它年輕,它后來居上,無人可及——可它也凌人,高傲著選擇人。橫斷山脈卻近人許多——它多變,它包容?礄M斷山脈無法拋開豐富的人文去只看風景,可人文本是風景的一部分。大多人初觸戶外,便是從橫斷山脈開始。梅里雪山、稻城三神山、貢嘎、...云貴川在這里生長,并流的三江在它的地盤奔騰,多樣的少數民族在這里繁衍...
召集帖:http://www.doyouhike.net/event/yueban/detail/6442770隊友:PP、盒子、灰人、85、黃昏、阿宅以前,放假回家,曾幾何時,流浪天涯。以后再也不爬山了、家里的床不舒服嗎、空調不香嗎……多么熟悉的聲音,時間到了,還是默默地報名,買上機票,期待著自虐之旅的到來。生命是一個自我修行的旅途,其中出現的人,都不是偶然,都是自身的映射,都是為了
徒步于山野,看峻嶺奇峰,獨坐靜聽風吼,看高天流云,傾聽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是很多人喜愛的。 國內的徒步線路大多要自己背負重裝,自己扎營搭帳篷。國外的徒步線路大多沿途有客棧食宿,大大減少了徒步者在吃住上消耗的時間和體力,如尼泊爾的ABC、ACT、EBC,西班牙的朝圣之路。
梅里雪山又稱“太子十三峰”南北走向,西側怒江,東側瀾滄江,主峰卡瓦格博氣勢宏偉,是藏區八大神山之首,主峰兩側雪峰連綿展開。外轉山就是圍繞這一大片雪山順時針方向轉一圈。轉山對信眾來說就是轉經,我認為對任何人來說轉山都是對山的最高禮敬。我這次轉山是全程徒步,200公里十三天完成,最難走的不是山路是公路。其實當地人轉山也都是能乘車就乘車
梅里雪山大外轉是指繞卡瓦格博一圈,從云南徒步進西藏再徒步回云南的700多年轉經路,并不是內轉的雨崩神瀑神湖,并且他沒有門票,以下10天的徒步故事開始了!肪圖(引用于網上)↑衛星地圖(引用于網上)
藏族人相信,人生生世世都在遭受六道輪回之苦,如果想免除,有兩個辦法:修成活佛或者轉山。對藏民而言,轉山是他們表達虔誠的一種方式?ㄍ吒癫┦遣貍鞣鸾贪舜笊裆街,在信仰藏傳佛教的少數民族心中,一生中必須繞卡瓦博格轉經一次,才能在輪回中免遭墮入地域之苦。若逢藏歷羊年,功德加倍。梅里外轉經路線:徒步距離250公里,徒步時間10天,需要翻越7座高差1500~2000米的大山,跨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條大
還未成行,梅里雪山的名字卻早已聽聞,登山失敗、神秘的卡瓦格博、藏族信仰……上世紀那兩次莫名失敗的登山,以及中國政府此后宣布梅里雪山永遠禁登,讓這座山愈發神秘。10月中下旬,我們一行10人在青海高海拔戶外的組織下,結隊出發,前往云南,開啟轉山之行。 梅里外轉線路是順時針繞整座梅里雪山一圈,約250公里,需8-16天時間,路經云南德欽、西藏左貢與察隅三縣。此次轉山路車程大約100公里,步行150公里